我的書法觀
龐現軍
書法亦稱之為“書道”!暗馈钡谋拘允亲匀,可以說,中國書法以簡約之形體、單純之一劃呈現出樸質素心、博雅至深的內涵,以一筆、一墨、一紙,穿越古今,遨游天地,構筑起中國人無比高大的精神空間,體現出自然、社會、歷史、民族、哲學、道德的復雜內涵。
談到書法,我認為筆法是第一性的,歷代書法家們也非常重視筆法。筆法所指的是用筆的中鋒、側鋒、方筆、圓筆、提、按、頓、挫、露鋒、藏鋒等具體表現手法。毋庸置疑,筆法是書法的基本功,是評判一個人作品好壞的重要標準。翁方綱就明確指出:“結體由于用筆!睆臐h字的結構形態上看,點畫與筆法的運用似乎不無關系。不同形式的筆法運用,必然會產生不同的結構形態。正如元代大書法家趙孟頫說:“書法以用筆為上,然結字亦需用功,蓋字因時而異,用筆千古不易!碑斎,筆法的基本訓練,只是運用于筆墨造型等一些具體實踐,它關系到書寫者的表現能力。
其次是結構。書法的點畫線條在遵循漢字的形體和筆順原則的前提下交叉組合,分割空間,由此形成點畫的空間結構。結構由低到高可以分為三個層次:點畫、結字和章法。點畫是筆鋒在宣紙上運動過程中的墨跡化,其形態講究動靜、虛實、向背、藏露,要求長短合度、疏密均衡、錯綜變化、形象自然。如《書譜》中所講:“初學分布,但求平正,既知平正,務追險絕;既能險絕,復歸平正。初謂未及,中則過之,后乃通會。通會之際,人書俱老”。書法的點畫線條,無論形狀、質感、力度,都與能否正確掌握筆性有關,不了解筆性就談不上懂得筆法。掌握筆性,我認為主要在于三個方面:第一,控制筆毫的能力;第二,用鋒上的到位性;第三,保持和恢復筆毫的彈性。比如說,在整幅作品中,上下字相連,因下一點畫必須承接上一點畫之筆勢,形成“連綴”,游絲牽引,呼應連貫,則結字、章法隨之而出。然而,不同的筆勢產生了不同形態的點畫、結字乃至章法,而這種不同的筆勢,又恰恰是由筆法運用的不同方式所決定的。因此說,筆法從根本上決定了結構的形成。書法的章法如同音樂的樂章節奏和文學的篇章結構一樣,各部分之間存在起、承、轉、合的關系。所以,在書寫時,要從整體看局部,全方位控制格局。孫過庭在《書譜》中有這樣的描述:“至若數畫并施,其形各異;眾點齊列,為體互乖。一點成一字之規,一字乃終篇之準。違而不犯,和而不同!痹谄胶偷臓顟B下書寫,尋繹歷代經典法帖范式的規律性,經過大量地模仿經典,才能達到自然而然地合乎規律的程度,“無意于佳乃佳”。
綜上所述,從點畫、結字、章法之生成看,書法結構確實本于筆法運用。再從筆法運用看,不同的執筆、運筆、用筆方式,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決定著結構。由于執筆方式的區別,下筆角度、方位就不同,點畫形態隨之而異。趙孟頫云:“學書有二:一曰筆法,二曰字形。斯二者,不可偏廢。筆法弗精,雖善猶惡;字形不妙,雖熟猶生。學書能解此語,始可與語書也!逼肺镀溲,斯覺妙矣。當然,學習書法僅掌握以上要素還不夠,還需有學養,古人有“功夫在字外”之說,所以要把握好功力和學養兩方面的關系,才會有更高水平的突破。
。2015年1月15日)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龐現軍(耕夫),1974年生,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,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,清華美院中國書畫名家陶刻藝術高研班項目負責人,宜興市書法家協會主席,宜興市紫砂書畫藝術館館長,無錫市國畫院畫師。
獲獎情況:
全國第六屆刻字藝術展獲“全國獎”(2006大慶,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)
全國第七屆刻字藝術展獲“全國獎”(2008無錫,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)
全國第八屆刻字藝術展獲“全國獎”(2010上海,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)
全國第九屆刻字藝術展獲“優秀作品獎”(最高獎)(2012永康,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)
全國第十屆書法篆刻作品展“提名獎”(2011南寧,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)
全國第四屆蘭亭獎佳作獎(2012紹興,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)
2015年元月《書法》雜志百強榜誰是高手百名書法家擂臺賽優秀獎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