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勇的米氏帖風姜壽田 在米芾接受史上,當代對米芾的取法構成一個重要書史段落。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:一、米芾雖在北宋當世,即享有大名,被蘇東坡推贊為:“風檣陣馬、沉著痛快,當與鐘王并行,非但不愧而已!庇枰詷O高的書史評價。至元代,米芾即被以趙孟頫為代表的,崇尚魏晉二王的復古書風所取代。終元之世,米芾——當然連同蘇東坡、黃山谷皆為時流所抑,這種局面直到明代中晚期才有所改變。這種近二個世紀之久的壓制,使米芾書風在邊緣化中難為人識,因而,更談不上大力倡導了。讀一下明代項穆在《書法雅言》中,對米芾的無端攻擊、嘲罵,便可以看出,米芾書法在以復古與倫理書法為尊的衛道者眼中是多么不堪。從徐渭開始,米芾在明代重新得到重視,至董其昌更是對米芾膜拜有加,但董其昌對禪宗與淡意的過分耽迷,使得他并不能從真正意義上,接近與理解米芾。因而米芾書法的精髓——從筆法到精神,并未在董其昌筆下得到有效表現與發揮。真正將米芾發揚光大,并得其三昧的是明代帖學中興之主王鐸。王鐸從帖學立場出發,由米芾上攀魏晉,這是王鐸的卓葷處。他從米芾書法得其意趣與勢,從而脫盡古舊,便宜為姿,并以此追縱二王,使自己的個性化書風得以凸顯。二、由明入清,晚明浪漫帖風被打斷。程朱理學成為清代官方哲學,書法領域理學統治得到強化,趙、董軟靡書風構成主流,帖學遽衰,遂成末流。在此書史境遇中,米芾風又遭放逐,在趙、董輪替主盟清代帖學風會之際,被徹底邊緣化了。有清一朝,受米芾書風影響的書家微乎其微,可能只有王文治,不甘低首于趙、董轅下,而有限地接受了米芾的影響。僅此一有限接納,即已使王文治脫盡俗諦,而在俊邁夭矯方面,超出清代帖學群倫,獨步無兩。三、終清一代,書分兩途;前期至中期,趙、董帖風大化,籠罩書壇,以至釀成千人一面,軟媚浮靡之帖學未流;至乾嘉之也,乘帖學之壞,金石學大興。書家訪碑問古,于金石小學探研砥礪之余,復以金石碑版文字入書、遂釀成碑學潮流,帖學幾至傾覆。當此書史之大變局,米芾書風于帖學覆盆之下,也難見天日矣;四、在碑學強勢籠罩之下,近現代帖學步履維艱,在艱難境遇中尋覓著轉機。至20世紀20年代,沈尹默動亢一呼,倡導二王帖學,使帖學走上獨立發展的道路。至潘伯鷹、馬公愚、白蕉、鄧散木等儕輩出,海派帖學蔚成大觀。碑帖經過二百余年輪回,又重呈并峙之勢。在海派帖學的宗法中,除二王、智永及唐代虞世南,歐陽詢、褚遂良之外,米芾成為重要宗法書家。如果說,在沈尹默,白蕉那里,對米芾還只是有限地接受的話,那么,到周慧珺那里則已是被全面宗法,并得到****化的普及詮釋。及至當代,米芾更成為書家爭相效仿的對象?梢哉f,在當代書法中,對米芾的接受超過書史上任何一家,包括王羲之。米芾在當代被普遍接受與膜拜,當然是因為米芾書法在審美風格上,符合當代書法的審美趣味,在風格筆法與兩個方面滿足了當代書家的美學意趣。當然這包括古典與現代二個方面。具體而言,當代對米芾取法者眾,但大多無法做到自立面目,故得其真脈者聊爾。拈出二家,當代取法米芾有影響與有成就者,當數魏啟后、曹寶麟。 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 何勇, 1974年8月生,江蘇宜興人。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,無錫市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,宜興市文聯專職副主席,宜興市書法院院長。在《新華日報》《書法》《書法報》《藝術百家》《金融視點》《清祺書》《投資與理財》《陶都》《藝界》《第一收藏》《讀者》等報刊做過專題介紹,出版《制高點——國展最高獎書家推介之何勇》《自在清風——何勇書法作品集》。 |
[ 來源:雅昌藝術網 吳冠中藝術館 ] |
|
樱花aⅴ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久久只有这精品99 91精品国产色综合久久 97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精品